我做天使投资,其实特别简单。当时,卖了公司之后挣了点钱,IDG曾经帮助了我,我觉我自己也有责任去帮助其他的人,把知识和经验传递下去。其次,我认为自己非常擅长做天使投资。我在IDG做了一段时间,发现到了项目的中后期,需要看财务模型和财务数字,这个不是我的擅长,而且也不感兴趣。但是,我对早期项目特别有感觉,因为自己就是从小公司一点一滴地做起来的。我时常说,公司从五个人发展到一百五十人,这个阶段是我最擅长的。所以,我感觉做天使投资比较适合我,也能够充分发挥经验。
还有,我做天使投资,感觉自己实际上也在参与创业,我变成了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是创业者的教练、保姆。这个角色特别满足我的那种虚荣心、成就感。你想,在一个公司最早期我就能够慧眼识珠,看中这些项目,再通过努力帮助他们成功,我就会感觉特别得意这个公司是我投的,那个公司是我投的,我挣的钱不一定比VC挣得多,因为VC投的金额大,回报金额当然会很高。天使投资投资额比较少,回报不可能特别高,但是会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我比较喜欢天使投资,因为我一直觉得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去做天使投资,一方面我跟那些年轻的创业者去交流,我可以教给他们一些经验、一些阅历,介绍一些资源,反过来他们也能够给我很多新的观点,能带来市场上最鲜活的资讯、最新的用户的感受,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跟年轻人一起合作,我也能够不断地把握市场的脉搏,否则就像很多大企业的高管一样,位置越来越高,办公室的楼层越来越高,对行业了解越来越少,离用户越来越远,那就不接地气,离失败不远了。
做天使投资,对投资人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投资人可以参与项目,但这个项目是属于创业者的,跟自己做公司有本质的不同。自己做企业,企业是自己的,很多事是敢于拍板做决定的。但是,如果你做天使投资,那就一定要摆正这个分寸:这个企业不是自己的,它是属于创业者的。这就是说,你不要替创业者做决定。你可以讲很多东西,但是最后做决策一定是创业者自己。很多时候,我与创业者讨论问题,只是言语上会比较激烈一些,但这个分寸我会把握得很好。我从来不想当他们的董事长,更不想代替他们去做CEO。我就是它的教练和保姆,是在背后给他摇旗呐喊的拉拉队长,是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来寻找的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兄长。所以,我不会去强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我的原则。
我自己也总结过,有这样几种投资陷阱。
第一种是友情投资,就是朋友来找你,抹不开面子,很多时候就是友情赞助。这种投资容易失败,因为你对朋友的能力做的评估是不客观的。也有可能是你对他的项目也不看好,但是最后自己说服自己:投点钱试一试吧。这种投资一般是不成功的。
第二种就是随大流,就是你这个项目不了解,但是别人投了,一块来找你说一块投吧。你会想既然别人都投了,我就跟着放一点吧。所以,一个天使投资人投的案子,并不一定就适合大家人一起投,因为大家看法不一样。天使投资还是自己要有比较独到的见解。
第三种,就是巴菲特说的一句话:不熟不做。人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往往心存很多美好的幻想,所以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往往会失败比较多。我投的案子,成功的基本上还是客户端软件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我还是比较了解的。我比较了解的话,就能够有很多参与,就能够做很多判断,而且我的经验就能用得上。如果跨行业投资,比如说餐饮,或者影视,我对这个行业完全不了解,也没有任何经验和人脉,其中的问题也不容易看到,这种投资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四,人不要太贪心,这个世界上是永远有投资机会的。所以,不要着急把钱投出去。难道再过十年,中国就没有更优秀的年轻人了?其实,每一年都会有优秀的项目,都会有优秀的年轻人出来。
还有,做投资也要专注。我觉得这跟做企业似的,不专注就赚不了钱。每个投资者应该找到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要跟着瞎搀和。你看着别人在那成功,你应该替别人感到高兴才是,而不是说他能挣,那我也应该能挣。有很多钱是你挣不到的,所以,人不要太贪心,就是要专注。
最近几年我投资不多了,因为主要还是做360。我投资的那几家公司不是只投钱,还是要花一些精力在里面。如果精力不够,我宁可不投这笔钱,过几年有时间有精力再接着做。
我从来不奢望我投资的公司会成为百亿美元的公司。我认为我发现了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钱,给他们很多经验和帮助。最后,这些人在行业里成长,可能变成下一代互联网的精英,变成下一代互联网的主流人物,我就可以很骄傲的说,我帮助过他们。这就像比尔盖茨有了很多钱做慈善一样,最后挣钱对你的感觉已经没有那么大了,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觉得自己很重要,对别人有帮助,被人需要的这种感觉,实际上我觉得做天使投资我就是这个感觉。未来我希望我说我发掘了很多人,我慧眼看中了很多人,我也帮助了很多人,这种感觉我觉得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