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当你上网的时候,有人不仅知道你是谁,还能知道你的电话、年龄、收入、家庭住址、上网习惯、人在哪里,甚至还知道是你的账号和密码。这种信息泄露太可怕。在以前的节目中,多次报道过公民信息泄露的案例,参与犯罪的很多是掌握信息的国家机关或网站的内部人员。但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另外一种途径,那就是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窃取信息。
段晖是北京市海淀区聂各庄卫生院的一位牙科医生。今年三月,为了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他登陆了报名网站,按照要求填上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没想到,从这一天开始,一些陌生的电话便时常不期而至。段晖既愤怒又烦恼,可对这些骚扰又毫无办法。
张冬梅是一位年轻的妈妈,也有同样的经历。自她在网上商城买了一箱牛奶之后,就陆续收到一些从未打过交道的牛奶经销商发来的短信,目的只有一个,推销牛奶。她觉得这样被陌生人骚扰很不安全。
段晖和张冬梅的经历对许多人来说都不陌生。一家媒体进行了一项有3000人参加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被调查者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并因此受到骚扰。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人并不清楚骚扰自己的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掌握自己信息的。在没有因此而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他们大多选择忍耐。
无奈、忍耐。的确,当人们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骚扰的时候,谁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专门去对付它。利用这些信息的,不仅仅是商家。如果有不法分子盯上它,就可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和伤害。在辽宁省辽阳县,就有这样一位蒙受了巨大损失的老人。
77岁的罗文礼老人是辽宁省辽阳县黑牛庄的村民,因为儿子做些生意,罗大爷手头比较宽裕。有一次,他通过购物购买了一点收藏品,哪想到,噩梦却从此开始。
自打买了收藏品,罗大爷的信息就被一些卖收藏品的机构拿到了。全国各地的商家纷纷打来电话,都是想让罗大爷购买自己的收藏品。其中一家名叫北京京瑞收藏品中心的工作人员劝说罗大爷,他们的纪念币很有收藏价值,而且可以货到之后觉得满意再付款。罗大爷动了心,让对方先把货寄过来。此后,罗大爷陆续从这个公司买了7件藏品,共花了将近30万元。后来这个公司又打来电话,说只要再买两件藏品,就可以专门为罗大爷办一个拍卖会,这一拍卖,就能净赚100多万元。于是,罗大爷又在他们的劝说下买了两件藏品。
罗大爷说:“买完了,办会员还要3万元,后来又说还缺个手续,还得缴款,还得办理拍卖证,拍卖证还得缴款。”就这样,为了办这个拍卖会,罗大爷被拖进了一个无底洞,一次又一次办各种手续,每办一次就要打几万元钱。可陆续打了20万元之后,拍卖会还是没有召开,罗大爷终于觉得不对劲了,于2012年8月向辽阳县公安局报了案。
公安部门发现罗大爷买的收藏品、所附带的公证书、收藏证书全部是假货,于是组成专案组奔赴北京,在北京警方的配合下,将犯罪团伙全部捉拿归案。
现在查明,这个犯罪团伙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作案5000多起,诈骗3000多万元,实在很惊人。这样一种看起来很简单的诈骗手段,为什么能屡屡得手呢?因为这些被诈骗的对象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都曾经通过网络或者电视购物买过收藏品。那么,他们为什么能被“准确定位”呢?记者来到了辽阳市看守所,见到了一名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程某毕业于北京某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曾被国家工信部认证为“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这个高材生利用黑客技术,侵入各大物流公司网站,打开后台数据,搜索出收藏品购买者的信息,交给他人进行电话诈骗。
找到收藏爱好者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诈骗,是实施此类犯罪的重要一环。程某是如何窃取到这么多准确的用户信息呢?他告诉记者,国内的网站安全度比较低一点,容易产生一些漏洞。
2009年,我国刑法增设了两个关于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罪名: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201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又一次引发了全社会广泛关注。从2012年开始,公安部也集中组织了3次全国性的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专项行动,破获了大批此类案件。
公安部刑侦局刘局长表示:通过这3次专项行动,全国一共抓获了4000多名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破获了暴力追债敲诈勒索,电信诈骗等等下游犯罪1万多起,还缴获了被出卖的公民个人信息50多亿条。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很多,比如,一些网站在建设过程中追求短平快,为节省成本,加密处理比较简单,有安全隐患;再比如,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比较分散,缺乏标准和尺度,执行上有难度。另外,侵犯个人信息的途径多,手法隐蔽,固定证据难。虽然保护个人信息难度大,工作多,但如果管不住,不仅会影响人们的个人生活,还会危害我们的社会安定甚至是国家安全。如果今天不能撑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大伞,明天,我们可能就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