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9 月 13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 年)》,在交叉学科门类下新设密码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这是继 2020 年我国新增“密码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后,在密码专业人才培养上又迈进的一大步,正式步入体系化培养密码高层次人才的轨道,对构建密码专业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校,瞄准国家密码战略人才的需求,培养一流的密码人才,建设一流的密码学科,职责所系任重道远。
一、概念创新、理论突破,引领密码学科跨越式发展
纵观几十年的密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基础理论是密码学科发展的源泉,密码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是密码学科的主旋律,每次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都建立在概念创新和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上,无论是“密码学新方向”首次提出的公钥密码思想、还是后续提出的数字签名和杂凑函数概念,以及创设的可证安全理论、差分和线性分析等密码分析理论。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数字化、智能化新赛道上,密码学科必将涌现出更多的新概念和新理论。要加强运用密码思维创新提出解决数据和网络安全问题的新概念、新构想,在国家、国防层面设立密码基础理论研究重大课题,以“两弹一星”模式汇聚国内专家,解决制约密码理论、技术和应用进步的基础瓶颈问题,在密码基础理论研究上有重大突破;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积极参与高层次学术合作与竞争,以卓越的理论学术成果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荐加入国际密码学会、密码标准化组织,深度参与国际密码标准竞选等活动,在国际密码学术界有中国声音,有话语权;要加快理论学术成果的系统化梳理,充实完善密码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新概念、创设新方法、发展新理论,推动密码学科跨越式发展。
二、应用驱动、技术赋能,推动密码学科融合式发展
密码来源于应用、又实践于应用,应用驱动、新技术赋能不断丰富密码学科内涵,密码技术已成为数字技术的安全底座,密码学科已成为数字文明时代的基础学科,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要把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及应用带来的新安全需求,研究融合数字技术解决问题的密码新架构、密码新技术、密码新方法,包括轻量级密码、隐私保护、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等。要积极推进密码应用和密码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如电力输送、交通控制、金融交易、电子支付、电子政务等领域,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扩展新知识。要运用计算机、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密码技术深度交叉,根技术上广泛集成,赋能密码工程和密码系统安全分析。要大力研究与密码技术相关的其他基础学科问题,推动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反哺密码学科融合发展。
三、编破对抗、攻防博弈,促进密码学科螺旋式发展
编码和破译是密码与生俱来的矛盾,推动着密码学不断发展。密码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已从密码理论拓展到密码技术、密码工程、密码应用多个层面,密码的安全也相应从算法层面拓展到代码和系统层面。
在博弈对抗模式下,研究密码算法的理论安全、密码工程的实现安全,密码应用的系统安全,这已成为密码学科发展的永恒主题。编破对抗、攻防博弈是密码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科的建设要紧紧抓住矛盾的反向这个牛鼻子,加大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加强研究基于逆向分析的密码理论、方法和技术。深化运用基于攻防对抗模型的分析方法、基于信息系统及数据的逆向分析方法、基于系统渗透的安全性测评技术等,系统构建高水平的密码分析平台和环境。抓反向促正向,正反联动,循环往复,丰富密码学科知识体系,促进密码学科螺旋式快速发展。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密码学科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一流的密码学科必须要有一流的密码人才输出,密码人才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要遵循应用驱动、技术驱动、对抗驱动的密码学科发展规律,以及基础性、交叉性、迭代性的学科特点,积极探索密码学科人才培养规律和实践模式。
一是聚焦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完善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要针对密码基础理论、密码工程技术、密码应用管理等不同类型人才的素质和知识要求,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密码学科交叉特色非常明显,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保持自身的优势特色,在开设通识类基础课程的同时,在专业类基础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突出自身学科优势,通专结合,理技融合,培养特色创新型密码人才。
二是侧重密码工程应用,加速推进密码特色教材体系建设。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前提。密码基础理论和原理类教材内容较为成熟,应重点加强密码工程与安全、密码应用技术方面的教材建设,扩展典型密码系统,行业应用案例、前沿技术中的密码应用等内容,遵循密码科学应用驱动、正反联动的学科特色,强化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专业知识的高质量供给。
三是突出核心能力提升,稳步推动产教融合式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核心关键,积极推动“双聘制”和“双师制”。应推进一流密码学院教师互聘制度建设,促进跨校授课、跨校指导学生等,实现优质师资共享;鼓励跨学科教师资源双向流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实现跨领域的协同创新;邀请行业专家进课程,开展密码应用案例教学,指导学生毕业课题,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学生在专业导师和行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双师引领,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四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聚力实现密码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密码学会和教育指导委员会作用,做好学科建设的顶层规划和组织实施。开展经常性的人才培养经验交流和实践竞赛活动,制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的科学评价体系,指导和评估学科专业建设,要推动师资、教材、教学等诸方面的资源共享,加快密码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同步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抓好高校密码科研实验环境建设,鼓励资源共享、平台共用、学分互认、学科共建。打造一批示范性密码学院,走出一条具有密码学科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同时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密码是保障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密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国家战略需求,是密码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当今数字文明时代,务必要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密码发展机遇。高校应坚持“应用驱动,正反联动,网密一体,攻防兼备”的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与安全并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创建一流密码学科、培养一流密码人才而努力奋斗。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23年第3期)
来源:中国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