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国家网信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近期被依法关闭的50个网站、栏目和微信公众号,还表示今年将以“后台实名、前台自愿”为原则,对微博、贴吧等实行实名制。持续释放的治理信号,直戳互联网发展面临的诸多现实痼疾。
经过20多年迅猛发展,今天的互联网早已突破虚拟范畴,成为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滑动鼠标解放了购物的双腿,网上操作免除了排队的等候,低头刷屏取代了手捧书本,无处不在的网络正深刻重塑着经济社会运行体系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但随着应用的深入,人们也愈发强烈地感受到,网络上不仅有便利,更有利益、有是非、有善恶。发布虚假消息,引发恐慌;传播不良信息,误导公众;利用平台漏洞,窥人隐私……种种乱象警示我们,当下网络远不是完美空间,若还不管不顾、由其任性发展,网络就将成为藏污纳垢的祸乱之地。
网络不能无法无天,依法依规治网管网已成必然常态。每一位网络使用者,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有麦克风”也不乱说话,同时要提升对有害信息的“免疫力”,不信谣、不传谣。网络媒体,特别是主流网站,要守土有责,把经营理念想清楚,干干净净办网,珍惜声誉、谋求健康发展。网络管理者则应当强化全社会用网的底线意识,加强引导、监管,不能像《三岔口》里那样摸着黑打来打去,给那些造谣生事、浑水摸鱼、煽风点火、信口雌黄者以可乘之机。及时更新理念、划好红线、明确规则,让治理有章可循、落到实处,让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变成可知、可控、可用的“良性常量”,网络的正向作用就能充分发挥。
互联网发展一路走来,最初那副技术高端、完全开放、自由迅速的美好面貌已被现实逐一击破。事实上,技术再好也难尽善尽美,开放本身就是利弊参半,跑得太快可能丢掉灵魂。网络已到梦醒时分,择其善者而用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加强治理、提升法度,我们在享用网络文明之时,才能更安全、更安心。